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乡村蝶变 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青海大通运用评价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2024-10-11 09:16:28    作者:赵富荣 马平

青藏高原辽阔天地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群山环抱中。这里,古朴的乡村风貌与自然的壮丽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田园诗画。油菜花随风轻摆,蚕豆花香四溢,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广袤的大地上勾勒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远处,雪山皑皑,云雾缭绕,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

作为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的大通县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昔日的乡村旧貌仿佛被时间的魔法轻轻拂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现代乡村新图景。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以评促建、以评促进”的春风不仅吹遍了山川湖海,更深深植根于百姓心间,引领大通县踏上了乡村振兴的“高速列车”。

农房焕新颜 宜居生活触手可及

步入大通县的乡村,错落有致的住宅洋溢着浓郁的乡村风情。农房是乡村建设评价和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过去五年,大通县对近万户农房进行了改造升级,房屋结构得到加固,保障了村民的安全;为农房增加了外墙保温层,提升了农房居住的舒适度,让村民们彻底告别了漏雨透风的旧居,幸福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现在的房子既结实又亮堂,冬天也不冷了,在屋里还能洗热水澡,比以前方便多了!”青山乡龙卧村村民李大爷感慨道。

臭水变清流 绿水青山成为家园

针对评价报告中“群众期待加大污水设施建设力度”的反馈,大通县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累计投资663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新庄镇新庄村等6个村污水管网建设、朔北乡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入户配套管网建设、东峡镇全域污水处理示范镇二期等项目。此外,在污水设施管理机制方面,全县村庄污水处理站、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实现提级管理,提升了全县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去年评价结果显示“大通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展缓慢”,村民也常常反映“村里有散发着刺鼻气味的臭水沟”。大通县通过采取源头治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科学措施,在黑臭水体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昔日的污染源渐渐消失,臭水沟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清水河。据统计,全县共治理黑臭水体20余条,总长超过50公里,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5%以上,为村民创造了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大通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祁蕊蕊分享了治理经验:“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政策要求,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压实责任,实施‘一村一策’,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形成合力推动黑臭水体整治。”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公共服务有效覆盖

在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问题方面,大通县同样不遗余力。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用于支持道路拓宽、村庄亮化、活动广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等内容。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网络覆盖。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也显著提升,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生活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中午时分,不少人走进东门村的老年之家用餐,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党的政策好,孩子们在外工作,我在家也不愁吃穿,在村里花1元钱就能吃一顿可口的午饭。”东门村一位村民十分满足地表示。

以评促建显成效 乡村振兴新典范

大通县的美丽蝶变是“以评促建、以评促进”工作机制的成功样板——通过定期评估、反馈整改、激励先进等措施,不断激发乡村建设内在活力,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大通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和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的村民正以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大通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全县未来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以评促建、以评促进”工作机制,努力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的硕果惠及更多百姓。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