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城市更新提速 美丽内外兼修
2024-08-28 22:30:29    作者:李建宁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既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开展城市更新示范工作,并评选出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这代表着我国城市更新工作摁下了加速键,美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这是城市建设工作由“快”向“好”转变的新历史阶段,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塑造城市建设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快城市更新,既要做“美”城市面貌、形象的“面子”,更要做“实”城市为民、利民的“里子”,美丽城市内外兼修,人城和谐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启动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实施区域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过亦要正视目前社会上对城市更新的认识、思路和做法还存在一些误区,如“重地上轻地下”的“面子工程”陋习,“重主体轻功能”的“形象工程”狭隘,“重建设轻运维”的“政绩工程”短视,“重局部轻系统”的“零散工程”局限等。这些与党和国家推进城市更新的政策初衷相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感受脱节。城市更新的推进跟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政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和社区环境宜居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影响城市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城市更新建设应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城市更新行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性作用,通过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系统建设、高赋能数字转型、高效率资金使用等,多措并举,构建从城市、片区、街区、社区层级递进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是科学统筹,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编制符合本地城市更新发展需要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技术导则、建设标准、政策指引等顶层设计。谋定更新空间布局和路径策略,做好单元规划和城市设计。通过研判城市现状,理清发展目标,形成项目清单,按年度梳理近中远期计划。确保更新改造内容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二是狠抓落实,推动高水平系统建设。以城市体检为基础,聚焦部分旧、散、乱等低效城市节点,着力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坚持“项目为王”“系统思维”,发挥以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重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基础设施改造、风貌提升、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助推项目尽早成熟落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储备研究论证。

三是创新驱动,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着力点构建现代化治理方式,启动城市级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搭建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管、交通运输等应用图层,支撑各类CIM+智慧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资金统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步(部)推进。进一步统筹完整社区、老旧小区、地下空间、防洪排涝各类建设资金,实现“一钱多用”,发挥中央、省级、县市区资金的协同作用。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更新工作,拓宽融资渠道,聚集社会资金,引入专业机构,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

五是共建共享,构筑长效管理体系。通过完善考评量化评价制度,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建立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力量协同机制,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开展“城市更新管理条例”立法,实现城市更新工作长效运维。

通过城市更新、内外兼修,我们将努力实现“筑牢安全底线,提升城市韧性;夯实环境基础,促进人城和谐;关注民生服务,打造宜居社区;兼顾当下长远,构建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各示范城市应以财政支持和示范引领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进一步丰富探索建设宜居韧性城市的路径,进一步丰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进一步丰富提升市民民生福祉的内涵,探索实践出高水平、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加快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

•李建宁

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就职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隧道工程师、检测工程师、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师,遂宁市、珠海市、四川省海绵委专家、中国建设智库专家。主要从事雨污水管网整治、海绵城市咨询、流域环境治理等工作。曾深度参与遂宁、珠海、金华、绵阳等海绵城市试点示范技术服务工作,8项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