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以钉钉子精神 把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024-08-26 09:51:5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昂臻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决定》饱含人民期待,凝聚全党智慧,是指导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城市领域各项改革,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切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城市的核心是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建设好人民城市,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好人民城市,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身到心更到的方式了解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建议和期盼,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打通堵点、化解难点、纾解痛点。建设好人民城市,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与城市共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建设好人民城市,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和建设成果,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把宜居宜业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山河为卷,改革为笔。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完善规划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科学布局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以创新的思维和胆略,汇聚改革合力,注重系统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当前,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发展亟须进一步提升品质、调整结构、完善功能、增强韧性,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2023年至今,全国共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6万个。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已达2.26万个,改造城市燃气等各类管道约10万公里。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从国家层面完善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制度创新的举措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全面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转变传统建设和开发方式,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一方面,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拓宽多元资金渠道,努力打通实施城市更新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形成小规模渐进式、微利可持续的实施模式。此外,不断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致广大而尽精微。站在历史和全局战略高度,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定不移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把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务实行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