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助残日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等,为学龄前幼儿园、小学学龄儿童举办“童眼看适老无障碍科技”科普活动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科技助力社区无障碍建设”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通过“当你老了”科普大讲堂和社区全龄友好无障碍环境体验等环节,让小朋友们了解和体验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身体行为特征,激发他们对适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兴趣。
在实验室学知识
走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适老建筑实验室,记者见到了适老化厨房、适老化卫生间、智慧监测产品等各种适老无障碍科技展示品。
据介绍,适老建筑实验室是我国首个关注老年人生活环境的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实验研究平台,聚焦“空间精细化、环境健康化、服务精准化、建设低碳化、运行智慧化、产品系统化”,通过适老技术研究,帮助老年人提升环境能力表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老年人的骨密度减少,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肌肉会萎缩”“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进食后不易消化”“老年人的记忆力会衰退”……活动现场,围绕着“我们和爷爷奶奶的身体有什么不同”的主题,王晓朦博士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老年人大脑、眼睛、骨骼等13个身体部位伴随衰老出现的变化,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和面临的困境。
亲身体验模拟装置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完全失能,导致其适应环境并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渐减弱,更加依赖适宜的环境来弥补感官损失和身体机能的衰退。
比如,由于眼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对于光的感知力与色彩的识别性等能力逐渐下降,容易发生眼部病变,导致昼夜节律不稳定。这些症状影响了老年人接收外界信息的效率与质量,甚至接收错误信息,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
为此,适老建筑实验室借助老年人手部、视觉、听觉等模拟装置,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辅助。
在适老无障碍科技展示区,小朋友们亲眼见到老年人视觉模拟装置、偏瘫老年人模拟装置等设备。这些平日里只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神奇装备”,如今近在咫尺,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不同状态下,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和日常生活状态。
“原来爷爷奶奶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是不一样的,看起来黄黄的,而且能看到的范围也非常窄。”有小朋友戴上视觉模拟装置后表示。
“这个装置让我的胳膊没办法弯曲,腿也直立不起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以后在路上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我要主动去帮助他们。”有小朋友尝试了偏瘫老年人模拟装置后说。
到社区里找“答案”
目前社区适老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应该如何改造才能让老年人、残疾人生活更舒服更安全?带着这些疑问,小朋友们走入三里河路9号院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区域、中心花园等地点进行探索。
“很多爷爷奶奶拄着拐杖或者坐着轮椅,没有办法上台阶,那我们就要在这些地方设置坡道、扶手。”“在小花园里种植玉兰、鹅掌楸、紫叶李、西府海棠、碧桃等多种观赏植物,可以让爷爷奶奶赏赏花,他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好。”在中心花园,工作人员给小朋友们讲解老年人在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器具时需要的无障碍环境,向他们介绍了花园道路铺装的材质、植物景观搭配、休憩座椅的设置等细节,带着小朋友们为提高老年人在社区中活动的积极性出谋划策。
“我们把自己假设成老年人、残疾人,看看他们在社区生活中需要哪些公共服务设施?”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着小朋友们体验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无障碍、适老化环境,比如盲道、低位服务台等。“每天会有很多爷爷奶奶坐在这里打麻将,所以这里应该设置一些帮助他们起身的扶手。”有小朋友建议。
在丙6号楼,工作人员还带领小朋友们体验了新加装的电梯。“现在上下楼方便多了,我和老伴经常出去遛个弯、晒个太阳,出门的次数多了,心情也好了。”一位奶奶笑眯眯地对小朋友们说。
“花池旁边应该增加一个座椅”“花园里应该增加一些游乐设施”……体验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建言献策。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科普活动旨在通过孩子的视角,发现成人世界可能忽视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以科普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宣传推广适老化、无障碍相关的新科技、新设备,推动科技助残和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提升,让适老无障碍科技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